品阅生活-在阅读中品味人生,成长为更好的自己!
当前位置: 首页 >   个人成长 >   内容页

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

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


我们小的时候都遇到过一个选择题,在有才能但心态浮躁的兔子和缓慢但稳健的乌龟之间做出选择。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缓慢和稳健最终赢得了比赛。但是,我们当中真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吗?

不,我们只希望当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。我们希望像风一样敏捷,但是要更有策略性——就是说,不要在终点之前打那么久的瞌睡。别忘了,为了赢得比赛,你最后总还是要露面的。

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可以有多重要的意义,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。它巩固了人们“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”的观念,并让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,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,后进者才有机可乘。

在《勇敢的小火车头》(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)、《松懈的大象》(The Saggy Baggy Elephant)以及《破旧的拖船》(The Scruffy Tugboat)这些童话中,主人公都很可爱,他们经常会失败,但是当他们成功的时候,我们会为他们感到高兴。事实上,我还记得我是多么喜欢这些小动物(和机器),但绝不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。这些故事告诉我们:如果你不幸成为弱小的动物——如果你缺乏天赋,你不一定会成为完全的失败者。你还可以埋头苦干,待人亲切,性情可爱,(如果你真的很努力并能忍受旁人的鄙视)甚至会取得成功。

谢谢,我还是选择天赋吧。

问题就是,这些故事让事情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:要么你有能力,要么你付出努力。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部分。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告诉我们:“如果你需要为某事付出努力,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。”他们补充说:“对真正的天才来说,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。”

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时候,我是心理学系的一名年轻的副教授。有一天晚上,我路过心理学系大楼,发现有些教职工办公室的灯还亮着。我的一些同事工作到很晚。他们肯定没有我聪明,我当时是这么想的。

我从来没有想过,他们可能和我一样聪明,而且工作更加努力!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要么聪明要么努力的选择题,而我明显更加看重前者。

《纽约客》专栏作家马尔科姆·格拉德威尔(Malcolm Gladwell)说过,作为一个社会群体,相比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成就,我们更看重天生的、无须努力就能取得的成就。我们赋予英雄们非凡的能力,这些能力必然让他们变得伟大。就好像美籍日裔小提琴家美岛莉(Midori)天生就会拉小提琴,迈克尔·乔丹生来就会运球,毕加索一出生就会画画一样。这恰好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想法,而且非常普遍。

杜克大学的一项报告曾经警告说,在一些追求“不费吹灰之力达到完美”的大学本科女生中,焦虑和抑郁很普遍。这些女生认为他们应该展现出完美的容貌、完美的女性气质以及完美的学识,而这一切都无须努力(或者至少看上去没有经过努力)。

并不只有美国人鄙视努力。法国的一名企业家皮埃尔·谢瓦利埃(Pierre Chevalier)说:“法国不是一个崇尚努力的国家。毕竟,如果你通晓为人处事之道,做起事情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
然而,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想法则完全不同。对他们来说,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。他们会说,有天赋有什么了不起的?他们欣赏天赋,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,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,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,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hushaonan1206@gmail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